2012年6月6日星期三

嘟嘟糕的美好回忆

(2012-06-03)

几十年前在伊丽莎白女皇道,嘟嘟糕推车是常见的场景。(新闻、通讯及艺术部档案,征得国家档案馆许可而翻印)
● 赵倩玉嘟嘟糕和我都变了
  嘟嘟糕是我童年最喜爱的糕点之一。那些冒着热气、烫手的嘟嘟糕,虽然只是把裹着椰子或花生馅料的米粉糕蒸熟,但是那么的简朴,那么的美味。
   还记得以前周末与家人或朋友逛街时,每当闻到嘟嘟糕所散发出的椰子与斑兰叶的新鲜香味,我就会沿着香味寻找售卖嘟嘟糕的推车,再看着阿姨舀起米粉,填入 我所选择的馅料(我小时候喜欢花生馅),再在上面压上一层米粉,用一层纱布盖在模子上,放在特制的蒸屉,不到一会儿就蒸出了那白嫩可爱的糕点,铺在香蕉叶 上更香气逼人。
  这些年来,嘟嘟糕和我都改变了。它多了巧克力口味,和花生、椰子一样,十分美味。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卖嘟嘟糕的摊位了,从 前那些再常见不过的流动嘟嘟糕推车就更加稀有了。寻找嘟嘟糕摊位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挑战,不过有一件事情从未改变:吃嘟嘟糕的唯一的方式是在它刚出炉时当 场趁热吃掉!
——陈秉祥,27岁,业务发展员
(以前卖糕小贩骑着三轮车,沿途按住“嘟嘟”响的喇叭代替叫卖,所以大家都把这种蒸糕称为“嘟嘟糕”。)
  问了一些较年长的朋友,最难忘的食物是什么,没想到不少朋友不约而同地表示,他们特别怀念嘟嘟糕。
   一位40多岁的友人说,小时候最喜欢在Pasar Malam买嘟嘟糕。昏黄的煤油灯下,只见卖糕的阿姨在蒸屉前忙来忙去,蒸气弥漫,阿姨的样子永远都是模糊的,周围相当嘈杂,但围着蒸屉站成一圈的小朋 友,眼神里却只有单纯的期待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卖嘟嘟糕的阿姨在小朋友的心目中,大概就和圣诞老人一样重要吧?
  也许嘟嘟糕的味道 不是所有本地食品中最好的,但就如上述的友人一样,许多人都怀念嘟嘟糕的简单美味。白米粉裹着甜甜的椰丝或花生,经过蒸气从蒸屉里冒出,把米粉蒸成糕点。 不管是在路边,还是Pasar Malam,蒸气、卖嘟嘟糕人的叫卖声、香蕉叶的香味、扎实的口感、香甜的椰子味,交织成一种难以忘怀的味道,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。
   嘟嘟糕小贩在时代的洪流中越来越消失了身影。经过几个朋友的指点,几经波折,总算在怡丰城的“大食代”找到一家“牛车水陈家嘟嘟糕”。据说是从前在牛车水做了40多年的老字号,几年前才受邀在这家现代化购物中心里开档。
  “牛车水陈家嘟嘟糕”的老板陈克强告诉我,虽然顾客中有30%是外国人,但还有有不少本地人,尤其是老一代人,特地来寻找这种特别的回忆。
   “有一些已经70多岁了,从自己小时候自己吃,后来与儿子一起吃,现在带孙子来吃。有些已经移民到国外了,回来时还会来光顾。”这些老顾客往往也十分讲 究,喜欢站在摊位旁边看着嘟嘟糕成型,再趁热吃下去。陈克强说,嘟嘟糕放凉了之后皮会变硬,虽然隔天可以再蒸,但总比不上现做现卖的新鲜。
   朋友说,新加坡变得好快,经济快速增长,物质生活极大的富足。食物本身可能没怎么改变,但整个饮食氛围却已经物是人非。另一个朋友说:“就像以前吃‘喀 喀面‘,其实汤头的味道跟现在卖的虾面差不多,但那个时候听到楼上卖面人用两根竹板敲出‘Kok Kok’的声音,住在楼下的我们也不必下楼,就用篮子把煮好的面吊上来。这样的买卖方式现在再也找不到了,就只能在吃虾面的时候回忆一下过去的苦日子。”
  古早味未必特别鲜美,但吃进去的是怀旧的心情。
品味逝去的古早味
三 位本地知名博客郑春茂医生(I eat, I shoot, I post)、李士耀(Mr Miyagi)和李健敏(mrbrown),将在6月23日展开怀旧美食之旅。他们将以#sgmemory为标签,在推特上广征意见,在24小时内寻访新 加坡最有“味道”的美食地点。现在你(及一位朋友)也有机会加入他们,在他们的美食之旅的最后一站,与他们会合。只要写下你最难忘的小贩美食,通过以下方 式寄给我们(附带条件。详情请上网参阅iremember.sg):
bit.ly/sgmemoryfood
·注册或登录
·提交您的食物记忆并标上“GoodFood”标签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